2024-06-12 |
[2024]第08期 |
主办:漯河职院纪检办公室 |
【廉政文化】
●谷文昌廉政故事——廉洁齐家篇
谷文昌廉政故事——廉洁齐家篇
谷文昌不仅带领东山人民制服风沙,把一座荒凉、苦难的海岛变成美丽、幸福的海岛,同时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最为感人的,是他的公仆情怀和廉洁齐家的“谷氏家风”。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廉洁文化土壤,我们从谷文昌诸多感人事迹中,梳理出一批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和反对“四风”的小故事,借此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走近谷文昌,走进一个共产党人磊落无私的精神世界。
书记“专车”
1957年,县里为谷文昌配了一辆自行车。他笑眯眯地说:“我多了一条腿。”从此他下基层更勤了。谷书记对车十分爱惜,一回家就上锁,一有空就擦拭。
有一回因为工作忙,谷文昌回家时忘了给自行车上锁,又有急事出门,车被孩子们推出去学骑。谷文昌办完事回家,看到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学骑车,非常生气地训斥孩子们:“谁叫你们动用我的专车?车是公家的,你们没有权利使用!”大女儿谷哲慧顶了一句:“不就一辆自行车吗?还‘专车’呢!有什么了不起!”谷文昌更气了,狠狠地训了孩子一顿。二女儿谷哲芬都被训哭了,看得外婆心疼地掉了眼泪。待平静下来后,谷文昌安慰谷哲芬说:“爸爸态度不好,可公家的车确实不能私人用,已经对你们说过多次了。你们要学车,等我有钱了,给你们买一辆嘛!”
后来,县里给他配了一部轿车,他却把车让给其他领导,说:“还是骑自行车方便,和群众容易搭话。”就这样,这辆“专车”陪谷文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上调省城。
“官夫人”拾荒
1960年,是三年困难时期最困难的一年。有一次,县里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干部捐粮票,支援更困难县份的人民共渡难关。谷文昌知道大家都困难,他做出表率,带头把粮票捐献出去。随着谷文昌的善举,县委和各公社的其他领导、一般干部,也都纷纷慷慨解囊。这样,干部们家里的粮食就更紧张了。
史英萍回忆:为了解决粮食困难,“老谷叫我到粮店买细糠炒着吃。有一回,县委副书记陈维仪到俺家,见我在炒细糠,就尝了一口,说:‘不错嘛!’那时,我常和陈副书记的爱人李藻,一起到乡下捡地瓜叶、萝卜缨吃,还得先征得生产队长的同意,靳国富(也是县委副书记)的母亲,也常跟着我们去捡。”乡下有认识她们的人,以为她们这些“大官”的家属是来乡下玩的,岂知竟是来拾荒的!
工作与婚礼
1971年6月底,谷豫闽和未婚妻杨宝玲商定在7月1日结婚。他们想,这天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50周年的日子,在这天结婚更有纪念意义。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他们决定先不告诉双亲。
临近婚期,他们才把结婚的喜事禀报母亲。母亲非常高兴。可是当他们把办喜事的日期告诉父亲谷文昌时,父亲说:“7月1日结婚的想法很好!可是我这里太忙了,7月1日没法回家。”谷豫闽深知父亲的性格,叫他放下手中工作回家是不可能的。“这样吧”,谷豫闽跟父亲说:“我们把婚礼改为7月2日,您能回来吗?”父亲显得非常激动:“中!好儿子,你成熟了!爸爸从心里高兴!记住,婚礼尽量简朴!”
7月2日,谷豫闽与杨宝玲成婚。婚礼在红旗大队他们的家里操办。这晚,他们请来了几个大队干部和下放干部。婚宴开始,父母站起举杯,父亲高声祝福:“祝你们相亲相爱,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婚宴气氛热烈,但整个婚礼只用了一个多小时。
阻妻调资
史英萍是当年长江支队南下干部,1951年就任县民政科长,之后还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区长、人事科长、妇联主任等职务,在东山可以说是老资格领导干部。她在1952年就是18级干部,令人奇怪的是,任职30多年行政级别都在原地踏步,直到1984年才自然升级为17级。
问题出在哪?出在有人“作梗”,而且作梗者就是她的丈夫谷文昌。
许多人都说,论资历、文化、能力、政绩,史英萍没说的。可是因有谷文昌阻挡,她就提不了级,调不了资。你要问谷书记,他就说:“让给文化水平更高、口才更好的人。”谷文昌说:“我们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是可以的,调薪名额应给比老史工资低的同志。”然后,谷文昌前来做妻子的工作:“咱们都是贫苦农民,党把咱们培养成国家干部,应该满足了,不要计较职务与工资,咱们的生活水平比群众和一般干部都好。”
补票
谷文昌二女儿谷哲芬在读小学的时候,很爱看电影,尤其战斗片。一次,电影院放映《上甘岭》,听人说,电影里战斗激烈,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取得胜利。这样的电影太吸引人了!可是谷哲芬没钱买票。到电影放映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来到广播站小广场(放映电影的场所)门口徘徊着,听着放映厅里不断传出来的枪炮声,心里直痒痒。
电影院一个工作人员认出了她,对她说:“你是谷书记女儿吧?进去看。”谷哲芬说:“我兜里没钱。”对方说:“没关系,不差你一个。”谷哲芬进去了,回来就眉飞色舞地向兄弟姐妹们讲述这电影的情节。
谷文昌听到谷哲芬在讲《上甘岭》故事,问她:“谁给你买的票?”谷哲芬说:“我没钱,有个叔叔知道我是您女儿,放我进去了。”谷文昌生气了说:“县委书记的女儿就该搞特殊吗?县委书记的女儿更该按规矩买票!”说着拿出1角钱(半票),让她去补票。
谷哲芬长大后想起这事,说:“父亲让我补的不仅是一张电影票,更是公私分明、不贪不占的教育课!”
亏待女儿
1964年4月,谷文昌要调到福州任职。财政部门领导主动打电话给他,提出:“谷哲慧在这里当临时工有大半年了,她学历高,工作能力强,让她转为正式干部,然后调省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谷文昌听了一口回绝,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还是让她留在东山锻炼吧。”当时财政局的职工都以为谷哲慧会因为这事怨恨父亲,工作消沉,谁知道谷哲慧还是像以往一样乐呵呵的。有人感到奇怪。她说:“我知道我爸的性格,我不会埋怨他的。他做得对!”还有的人认为谷哲慧即使不调福州,也会很快转正,甚至提拔的。谁知道,谷哲慧这一留,就年复一年继续当她的临时工,直到10年后才和其他同条件的人转为正式职工。
对这事,有的人不理解,认为谷书记在白白浪费当官的资源,亏待了女儿;可是更多人认为,共产党有这样的干部,社会必然公平公正。
安家寨里好“安家”
1970年夏,谷文昌长子谷豫闽大学毕业,按当时的要求,知识分子要到工厂、农村接受锻炼,因此他想到父母身边去上山下乡,一来可接受锻炼,二来可以照顾父母。谷豫闽想想,觉得应该把这事告诉父母。谷文昌回信说:“我这里交通方便,宁化有很多山区,你还是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吧。”谷豫闽听从父亲的意见,到宁化县最艰苦的安远公社安家寨插队落户。
可是安家寨不是适合“安家”的地方:这个寨子只有80多户人家,山高水冷,很是艰苦。可是谷豫闽快乐地和社员一起生活劳动,直到后来他当小学教师,再后来到县化肥厂当普通技术工人。
1972年谷文昌调到龙溪地区工作,谷豫闽觉得父母年纪都大了,作为大儿子他应该跟在他们身旁。可是他知道父亲的性格,结果仍然留在宁化,直到1978年父母生病双双住院,才在组织的关心下,调到龙溪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工作。
拒买木家具
1964年谷文昌调福州,家中器物老旧。一天,东山林业局某干部到他家,见他家具简陋,就提议由他做一只木制小饭桌寄来,谷文昌拒绝了。为此,妻子史英萍提议给寒碜的家添点新家具,想不到谷文昌同意了,竟然还亲自去买。可是他买回来的却是竹椅子、藤椅,没有一件木家具。妻子奇怪说:“为啥不买木家具呢?木头的结实又耐用。”谷文昌回答:“你想过没有,林业厅副厅长的家一下子添了那么多木头家具,外人会怎么说呢?如果造成误导,大家都用公家的木材做家具,后果不是很严重?我总不能写张条子,声明这些家具是咱自个儿买的吧?”
后来二女儿谷哲芬结婚了,想让父亲批条子买点木头家具,也是碰钉子。父亲说:“我管林业,用手中的权力批木材给自己女儿做家具,你说这条子我批得下去吗?当领导的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才行啊!”
送子下乡
1976年6月,谷文昌小儿子谷豫东高中毕业。谷豫东跟父亲提出要进工厂当工人。当时父亲已61岁,母亲也58岁了,他们年老多病,哥哥远在宁化,大姐二姐都出嫁了,三姐正在上山下乡,父母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护。因此谷豫东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谷文昌沉默了许久还是希望他上山下乡,说:“我是领导干部,如果我不带头,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呢?”谷豫东于是求父亲让他到东山上山下乡。可是父亲还是不同意,说:“你到东山,大家知道你是谷文昌的儿子,都会想办法照顾你,那你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了。”
这样,谷豫东最后到南靖县偏远山村朱坑知青点落户。谷文昌要到南靖县城开会,他顺路把儿子送到南靖车站,然后说:“剩下的路你自己走。下乡之后可别有优越感。记住,路只有自己走,才会越走越宽。”
狭厝不挤人
谷文昌的住处,平时蜗居7口人:谷文昌夫妇俩,三个女儿,两个儿子。1957年秋老丈母娘来了,一家变成8口人,可还是住这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真是个奇迹。秘书朱炳岩见谷书记住房这么紧张,求他再申请一间。谷文昌说:“大家都这样住,我怎能多住一间?”
奇怪了,谷文昌到底用什么神仙法子,解决住宿的问题?原来谷家采用的是分流法:他们夫妇俩睡办公室里间一张简易的床铺;大女儿找妇联一位未婚女干部睡;大儿子找通信员朱财茂同睡一张床铺;剩下的人,就在家中的床边铺上一块木板,祖孙4人横着睡。
对此,有人笑道:“咱东山人说‘狭厝不挤人’,确实如此,你看谷书记家的住宿,就说明这个道理。”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