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读书郎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漫天风雪里,一个8岁的读书郎步行近5公里去上学,走着走着,头发被冰花覆盖,像顶着一丛雾凇,脸蛋冻得通红,犹如一盏红灯笼,眼神里透着调皮、倔强。这两天,云南鲁甸的“冰花男孩”感动了不少人。在这冰天雪地里,那些穷苦孩子们热乎乎的梦想,不禁让人心生温暖。
他怎么能那么苦?他每天都要走一个半小时的风雪路去上学呀!白白的冰霜、红红的脸庞,戳中了许多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然而,他的同学们看着他却没有感动,而是开怀大笑,或许因为,他们对披霜挂雪的日子习以为常,只是笑这个愣头青,进教室前也不抖一下身上的冰雪。
少年不觉读书苦。“虽然冷,但不苦!”“冰花男孩”的神情里透着一股牛犊般的倔强和男子汉的骄傲,那里面没有矫情,没有接受施舍的渴望。那瘦小的身躯、单薄的衣服里明显感觉有股跃跃欲试的力量,风雪里竖起的头发像顶天立地的傲骨,仿佛在说,这点风雪算个啥?!
看到这个“白了头、红了脸”的少年,忆起自己早先少年时——冬天的农村尽显人情冷暖,娶新媳妇的多,老人去世的也多,有笑有哭,有生有死。冬日里,天还没亮,母亲就在灶台边转,为一早上工的父亲、上学的儿女做早饭,掀起锅盖,整个人都是热气腾腾的。我知道自己是个读书郎,上学读书,与风雪无关,老天爷到了冬天就应该下雪,少年时就得读书,天经地义。
上学的路上,有一段很陡的山路,学校就在坡脚,是生产队的老仓房改建的。冬天下雪了,走这段路是最快乐的,并且雪越大越欢快。书包往屁股下面一垫,双腿一翘,两臂摇摆着掌握平衡,几声欢快的尖叫,就滑到了坡脚。没有袜子穿,鞋也是破的,却感觉不到一点冷。那时的苦寒,现在想来简直是狂欢。实际上,从古至今没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嫌读书苦的,如果为了读书求学,即使脚在雪窝里冻得发麻、老鼠在屋梁上吱吱作响又如何呢?
记得有一年冬天,城里的亲戚回农村探亲,给我买了一件海军蓝的衣服。我天天穿它上学,就是舍不得脱,穿了两个多月,都泛亮了,母亲要洗,我不让。后来,母亲说让我晚上睡觉前脱下来洗了,放在炉子边烤,第二天上学时就可以穿了。我心急,怕干不了,衣服凑炉子近了点。第二天一起床,发现有一只袖子被烤焦了。为此我难受了一整天。晚上放学后,母亲说剪了这只袖子重新补。我不同意,让母亲把两只袖子都剪了,两只都补,补成一样的。后来,我穿着这件两只袖子都带着补丁的衣服上学,有同学问我,怎么袖子变了,我开心地说,我讨厌之前的袖子,这样多好看。
农村人过日子,都得有个盼头,而家有读书郎无疑是最大的盼头。记得上屋的闫大婶守寡多年,和正在读小学的儿子相依为命。如果有人欺负她娘儿俩,我那当过教书匠的幺爷爷就会站出来说话:“别看你身强力壮,可人家家里有读书郎,欺人别欺‘鼻涕虫’!”那人一听,便灰头土脸地溜了。
冬天的农村,冰天雪地,万物沉寂。但希望就孕育在寒冷之下,青绿的麦苗、洁白的炊烟、灰里的火种……如果在崎岖的山路上再遇到几个顶着风雪上学的读书郎,阴晦的心顿时就会生机勃勃起来。那些朝气蓬勃的读书郎,像春天的笋,今天还没过膝,或许明天天一亮,你就要仰头看了。
在农村,有许许多多寒门学子,他们不抱怨、不放弃,对岁月有着朴素的认识,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渴望,不向风雪低头,不向命运屈服,梦想和热情始终溢于胸膛。(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