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心里始终想着群众、装着人民,无论他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人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们永远也忘不了的人。
1953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刚刚开始建设的洛阳矿山机器厂(1993年并入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改称中信重工机械公司),这是由前苏联援建的我国“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他从农业战线转到工业战线,一踏上洛阳这片热土,就看到到处是劳动的大军,到处是各种建设项目的标志杆,道路上满载各类建设物资的卡车川流不息,建设工地施工昼夜不停,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此情此景,仿佛他当年参加淮海战役支前大军时的情景,再次激发了他的激情,旋即就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
焦裕禄先是担任厂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负责搜集当地建厂所需要的水文、地质和气象等历史资料,他很快就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接着,他又被任命为厂工程科科长,负责抢修一条由洛阳金谷园火车站直达矿山机器厂的公路即金矿公路。接到任命通知后,他立即深入到修路工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情况,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听听大家的谈论,很快他就感觉到自己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知识的欠缺,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加倍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他曾对工程科的技术员说:“我要从头开始,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一定要钻进去学习;我们是共产党人,工业建设的担子一定要能够挑得起来。”
修金矿公路时间紧、任务重,新组建的工程科领导成员和新调来的干部职工以往都没有修过桥梁和公路,一时间很多人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但焦裕禄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坚持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督促和狠抓施工进度,并且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修路期间,焦裕禄一边认真负责科里开展正常的工作,保证及时组织运送修公路、架桥梁的各种物资和工具,一边从同事那里搜集各种资料,利用工作的间隙刻苦学习钻探、水文和风压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他还认真学习了电工、机械等方面的理论。当时,厂里有不少从东北和华东地区调来的生产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技术上都很不错,焦裕禄就不耻下问,虚心向这些人求教。为了能尽快识别不同的钢材种类及其用途,他就半夜去敲开老工人的家门,从老工人那里学到了切实可行、打钢花辨别钢材种类的方法。他的老同事周锡禄曾对他开玩笑说:“老焦,你抽烟买不起火柴,整天靠打钢花解决问题呀!”焦裕禄则说:“党叫咱干工业,咱可不能辜负党的教育,一定要努力摘掉我国工业落后的帽子!”
1954年夏天,流经洛阳市涧西区的涧河水猛涨,当汹涌而下的洪水危及到金矿公路在涧河上临时搭建的木桥时,他第一个跳入湍急的洪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跳入水中,经过奋战终于保住了木桥。他的双腿受伤了,鲜血直流,但他不顾疼痛又急忙去给工人们送水送饭。在他的有力组织和感召下,金矿公路最终于1954年8月顺利建成通车。
金矿公路修通后,洛阳矿山机器厂党委根据当时建厂和大规模工业建设的新形势需要,决定选派一批干部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厂领导看到焦裕禄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业知识,工作中身先士卒,又经过战争考验,就决定派他和其他干部一道去学习,为工厂培养后备干部。焦裕禄愉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
起初,有个别干部因家庭有困难,怕学习坚持不下去,不太愿意去。后在焦裕禄的积极带动下,这些同志也都到哈工大去了。在哈工大,焦裕禄和大伙儿刻苦钻研工业管理知识,为由外行变为内行打下了理论基础。解放前,焦裕禄只读过几年小学,文化水平低,科学知识更差,上大学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崭新的、十分艰巨的课题。因此,学习过程中他格外努力,总是早上第一个起床,晚上最后一个上床。他深入钻研每一门技术,一有问题就及时向老师请教,甚至是身边的每一个人,只要有比自己强的地方,他都会向他们学习讨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哈工大学习结束时,他被评为优秀学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圆满结业。
1955年初,焦裕禄被安排到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实习,担任实习车间主任,学习工厂管理。焦裕禄问起重机厂的同志:“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对方说:“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焦裕禄决心加快步伐,缩短实习时间,就整天同工人一起劳动。凡是同管理业务有关的问题,他都要刨根问底。作为实习主任,一般都是跟随主任指挥指挥就行了,可焦裕禄偏不这样,他说:“满车间的机器设备,各种各样的零件部件如果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咋能管理好生产?”他深入班组,跟着工人师傅在机床旁作业,从图纸、零件到加工方法和设备性能都认真学认真记,一个人蹲在车间翻阅图纸经常忘记时间,晚上常常不回宿舍。为了掌握整个生产程序,送料、拉铁屑、扫地他都干。
当时有人打趣说:“看,拉牛尾巴的也来学工业了。”焦裕禄听到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拉牛尾巴的咋了?拉牛尾巴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天下都打下来了,还有啥困难能挡住!”从此,他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有时为了弄清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他竟要一连跑几个车间跟踪了解。
有一次,他要求计划员让他自己安排一次生产计划试试。计划员觉着焦裕禄实习才几个月,不可能编好计划。焦裕禄看他有点犹豫,便用商量的口吻说:“你在一边看着,我安排错了,你马上纠正。”计划员无法拒绝,只好让他试试。结果,焦裕禄很快就把计划编排好了,而且编排得既周密准确,又切合实际。
还有一次,机加车间增加生产任务,有人就提出了人力不足和设备能力不够等困难。焦裕禄听说后,立即到任务最重的减速机工段,他详细了解了每道工序、设备台数、职工人数以及过去每月超额完成的任务数,并和大家一起算了笔账。接着他又主持召开了生产会议,在会上,把情况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不仅能够完成这批任务,而且还有很大潜力。到会的同志听到焦裕禄分析得精细周密,对他在这么短时间内如此熟悉各个生产环节都感到吃惊。最终,这个车间按照焦裕禄的计划胜利完成了任务。
经过半年的车间实习,焦裕禄很快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同志们说:“真想不到,焦裕禄虚心好学,竟成为了我们最棒的车间主任。”
1956年11月,大连起重机厂厂报登载了“机械车间被评为前后方竞赛优秀单位”的消息,并以整版篇幅刊登了焦裕禄写的《机械车间三季度竞赛总结》。12月,焦裕禄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内容包括:要依靠群众,要发扬民主,要经常总结工作,要学习政治,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要依靠党的领导,要搞好团结,要学习党的政策,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厂党委经过研究后,认真采纳了这十条经验,改进了管理方法,调整了生产计划,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