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
[2024]第04期 |
主办:漯河职院纪检办公室 |
【廉政文化】
●品味唐诗中的廉洁思想
品味唐诗中的廉洁思想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那个云蒸霞蔚、英才辈出的时代,诞生了众多名家名作。诗人们在吟咏山川河岳、抒写家国情怀、感念亲情友情的同时,也在作品中广泛表达了重德修身、廉洁从政、拒绝贪腐等思想。
言传身教,树立纯正家风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是白居易的座右铭,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注重家风传承,结婚时曾写诗与妻子杨氏相约“清白遗子孙”。
白居易曾有过4个女儿,但只有一个女儿长大成人。58岁那年冬天,他添了一个儿子,但3岁就夭折了。老年丧子使得白居易非常悲痛,于是,他把教育的重点倾注到了侄子们身上。白居易曾写过多篇诗歌,如《狂言示诸侄》《闲坐看书贻诸少年》等,对晚辈进行训诫,教导他们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白居易对侄子们说:“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他认为知足常乐才是百中无一的珍贵财富,劝诫侄子们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
白居易一生知足淡泊,独善其身,为官勤政为民,兼济天下。在白氏家风的熏陶和白居易的教育及影响下,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贞元末年考中进士,官至主客郎中,他“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是唐代的文学家,历史名篇《滤水罗赋》即白行简所著。白居易的侄子白征复、白崇儒都曾在秘书省任职。
唐代的诗人们大多注重道德修养。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中写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认为既然走入仕途就要献身于国事,而不能去为子孙谋取家财。陈子昂作《座右铭》,其中写道:“事父尽孝敬,事君端忠贞。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待士慕谦让,莅民尚宽平。理讼惟正直,察狱必审情。”还有诗人李庚,写诗自勉:“文简为州时,不求赫赫誉。温恭君子儒,岂弟民父母。”除严格要求自己外,诗人们还纷纷作诗要求晚辈加强修养,树立良好家风。韦庄作《勉儿子》,诗中写道:“养尔逢多难,常忧学已迟。辟疆为上相,何必待从师。”孟浩然有一首《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诗中写道:“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鹡鸰。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还有李白,他在《送外甥郑灌从军》中写道:“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拒绝贪腐,守住一片“冰心”
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大臣王昌龄在留下的大量交游、唱和、送别之作中,最有名的是《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又名西北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一说是在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境内),登临可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里所送的辛渐并不出名,只知道他是王昌龄的一位朋友。王昌龄在这首诗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大意是:夜晚时分的冷雨洒满江天,我身处吴地;天明时分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纯洁,从未受到功名利禄的玷污。从诗中可看出,尽管仕途一再受挫,但王昌龄初心不改,拒绝贪腐,没有因为消极失望而苟且同流。
“冰心”指纯洁的内心,“玉壶”是玉做的壶。“冰心”与“玉壶”皆喻品性高洁,是为官清廉的象征,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汉高祖功臣颂》中有“心若怀冰”,南朝鲍照在《代白头吟》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皆为此寓意。唐玄宗时名相姚崇作《冰壶诫》,其中写道:“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姚崇借物喻理,对贪腐行为大加批判,劝诫官员们要修身养德,做到清廉如冰。
“冰心”“玉壶”“冰壶”等意境经常出现在唐诗中。王维19岁时写有《赋得清如玉壶冰》一诗:“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这首诗写于开元七年(719年),《文苑英华》第186卷收入该诗时注明为“省试”,说明这是王维在长安应京兆府试时所作。
由于重视修养、严以自律,所以大多数唐代诗人在为官时都能做到廉洁自爱,以守住内心里的那一片“冰心”。
勤俭戒奢,安于清贫生活
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元气大伤,盛唐气象转眼成为烟云。唐文宗李昂,18岁时被宦官王守澄等所拥立。李昂很想有所作为,即位后鉴于前朝之失而大力惩虚崇实,试图振兴风气。李昂勤勉听政,事必躬亲,重视谏官的作用,一心以唐太宗为榜样。针对之前多位皇帝在位期间因生活过于奢靡而误国的教训,李昂力主除奢返俭,他平时衣食俭朴,穿布袍,不戴金银珠宝,饮食也很简单,《旧唐书》评价他“恭俭儒雅”。李昂还要求皇亲国戚和朝臣“皆务俭薄,率先兆人”。延安公主因为所穿的衣裙宽大费料,遭到李昂当面训斥,驸马窦浣因此被罚去2个月俸钱。
李昂励精图治,作风务实,生性勤俭,为重振唐朝竭尽全力,却仍然无法摆脱宦官的制约,于开成五年(840年)郁郁而终,年仅31岁。李昂的死令时任弘农县尉的李商隐伤心不已,他感到惋惜。李商隐有感而发,写下《咏史》一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在诗中,李商隐从总结历代统治经验出发,深刻探讨了清廉勤俭与骄纵奢侈的辩证关系,指出成功大多出于勤俭、败亡大多因为奢侈的历史规律。
写有“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韦应物在苏州这片富庶之地做过三年“父母官”,但他却一贫如洗,离任时连返乡的路费都凑不齐。办完交接后,韦应物只好在苏州城外找了一座寺庙暂住,租了二亩地以耕种糊口。没过多久,韦应物便在这里去世了。
晚唐时,国势进一步衰败,最终爆发了黄巢起义。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时溥以徐州牙将的身份率兵镇压黄巢起义军,后被授予节度使一职。时溥有个好朋友名叫陈璠,由于作战勇敢,成为副将。后来,时溥上疏朝廷,推荐陈璠担任宿州太守一职。陈璠在宿州任职期间残酷暴虐,横征暴敛,又滥施刑罚,为百姓所痛恨。时溥也逐渐对陈璠失去信任,派部将张友取代陈璠。陈璠拒不接受命令,带领手下围困张友,结果被张友打败。陈璠换成百姓的衣服逃亡乡里,被人认出,将其扭送至张友处。张友将陈璠押去见时溥,时溥下令将陈璠斩首。
临刑前,陈璠感到了一丝悔悟,尤其对自己在宿州太守5年任期内的胡作非为很后悔。陈璠本是一名武夫,写诗并非强项,但他有感于真情,写下了《临刑诗》,后被收入《全唐诗》第732卷中。诗中写道:“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陈璠现身说法,认为当官的人不能贪恋财富和权势,因为再多的金钱、再高的权位也会突然之间化为乌有。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面对死亡,陈璠以血淋淋的现实警醒后来者,告诫他们为官时要多为百姓造福,不要把权力和金钱看得太重,要时刻清廉自持,不能待大祸临头时才幡然悔悟。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平台